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关注丨开发社工岗!江西出台民政助力稳住经济发展20条举措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13 09:11   浏览量:278


       日前,江西省民政厅出台《民政助力稳住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就民政领域助力全省经济发展、兜牢民生底线提出20条措施。

       其中,在积极开拓民政就业岗位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社会工作岗位支持各级民政事业单位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加快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原则上每个社工站配备2名以上专职持证社会工作者。依托社工站开展社会救助、“一老一小”等领域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设立社会工作岗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就业。

       在大力推进民政项目建设方面,结合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统筹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融合发展,年内覆盖率达到30%。

       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方面,提出要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心理疏导。鼓励引导社工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卫生类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面向广大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关爱帮扶、减压增能等专业服务。

 
江西省《民政助力稳住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
 
       一、牢牢兜住基本民生底线
 
       1.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2022年6月完成社会救助保障提标提补工作,通过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及时足额发放补贴。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按规定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资金。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可为临时生活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三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经本人申请,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大力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丰富服务类救助供给。发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作用,落实主动发现机制,加大对潜在困难群众监测摸排力度,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发挥社会救助服务热线作用,大力推行“赣服通”社会救助扫码线上申请,加大来信来访和救助申办督办力度,提高救助效能。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及时妥善解决特殊个案问题。

       2.加大“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力度。全面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对符合条件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为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指导各地摸清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和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空巢、独居、留守、残疾老年人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情况,依托社区党组织组建的各类服务团队提供定期巡访、精神关爱、安全监护、权益维护、服务转介等关爱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巡访关爱服务。对年满18周岁新录取和就读大中专院校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照每人每学年1万元标准发放助学金。进一步优化孤儿集中养育,着力推进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推进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对重点人员“建档立卡”,强化生活、监护、赡养、情感等方面关爱帮扶。

       3.扎实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足额将补贴资金发放到位,保障困难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生活。对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开展探视巡访,为残疾人提供以生活陪伴、心理咨询、情感支持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加大滞留站内三个月以上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落户安置力度。大力推进区域性站内照料工作,有序接回站外托养人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机制体制,减少重复流浪现象。

 
       二、积极开拓民政就业岗位
 
       4.加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养老服务人才“领头雁”计划和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免费培训养老院院长600名、养老护理员1.16万人次、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800名。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5.积极开发社会工作岗位。支持各级民政事业单位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加快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原则上每个社工站配备2名以上专职持证社会工作者。依托社工站开展社会救助、“一老一小”等领域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设立社会工作岗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就业。

       6.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指导各地民政部门会同教育、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积极稳妥组织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加大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社区干部的力度,加强全省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力量配备,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7.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就业工作。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鼓励具有一定就业容量和技术含量的社会组织申报就业见习基地。会同教育部门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22年实现平均每1万个社会组织提供4500个就业岗位目标。引导社会组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稳岗留工力度。帮助社会组织申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资金等。
8.支持福利彩票销售站点发展。加大福利彩票销售扩点力度,提高销售网点覆盖率,增加福彩领域就业人数。在落实好“三免、两稳、两奖、两补助”站点帮扶政策的同时,推进分级分类管理,丰富对站点业主的激励方式,帮助站点减负降本、增加销售收入。采取“一对一”“小灶式”等方式,加强对站点业主的个性化培训,不断增强业主自我发展能力。

 
​       三、大力推进民政项目建设
 
​       9.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工程,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院、老年助餐点、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支持1.2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

​       10.加快推进儿童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支持12个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完善服务设施,支持7个非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结合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统筹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融合发展,年内覆盖率达到30%。

​       11.加快推进社会事务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上饶等地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推进“精康融合行动”,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在全省打造240个省级示范性殡葬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       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       12.减轻群众婚丧支出压力。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大力弘扬“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倡树正确的婚恋嫁娶观,遏制高价彩礼,倡导“低彩礼”“零彩礼”,简化婚礼程序,反对大操大办。大力弘扬尊重生命、慎终追远、厚养礼葬的文明理念,简化治丧程序,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

​       13.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心理疏导。鼓励引导社工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卫生类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面向广大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关爱帮扶、减压增能等专业服务。鼓励枢纽型等社会组织为心理疏导项目提供支持和帮助。各地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和项目资助时,可适当向心理疏导类项目倾斜。

​       14.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幸福社区”创建,激发社区活力、扩大居民参与、深化社区协商,不断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全面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365天服务不打烊”,紧盯民生问题,优化服务方式,积极服务打造“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爽心暖心”的营商环境。
 
​       五、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15.积极扶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养老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简化备案流程。修订民办养老机构奖补办法,推动各地落实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督导指导各地协调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税费优惠措施,加大养老服务机构纾困减负力度。争取地方专项债券、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

​       16.不断挖掘福利彩票市场潜力。加大公益宣传力度,持续抓好福利彩票各游戏的派奖促销活动,不断提升福利彩票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组织即开票户外销售,促进福利彩票销量提升。

​       17.有效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信息互通交流平台,更好链接、整合行业领域资源,加强对会员单位的人员培训,更好帮助会员单位和企业纾困解难。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持续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会费与服务性收费,尽最大可能减轻会员单位和企业负担。深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清理整治,加大乱收费线索排查和查处曝光力度。

​       18.加强地名管理和服务。根据新修订《地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稳步有序做好住宅区、楼宇名称的命名更名审批职责交接,进一步压缩地名审核时间,高效完成地名备案、公告工作,持续开展地名数据质量建设行动,提升地名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为相关企业办理注册登记、开展市场营销提供便利。
 
​       六、切实保障民政发展安全
 
​       19.精准做好疫情防控。进一步压实责任、细化措施,毫不放松抓好民政服务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守牢疫情“零感染”底线。加强“人、物、环境”同防,做好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加强物资储备,保持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       
​       20.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民政政策决策的调研论证和风险评估,加强民生资金监管检查,抓好各类特殊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和福利政策的及时精准落实,加强社会组织安全风险监管,做好行政区划更名和调整评估论证,深化边界矛盾纠纷排查,健全舆情监测机制和突发舆情处置机制。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严防民政服务机构安全事故发生。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欢迎注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