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文化

新闻中心

民政服务站宣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社工文化 > 民政服务站宣传 > 

怎么建、怎么做、怎么优?上饶民政服务站建设“三聚焦”

来源:《中国社会报》   发布时间:2025-02-19 10:26   浏览量:12

   作者:江西省上饶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2024年以来,江西省上饶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三个聚焦”为抓手,积极破解民政服务站“怎么建、怎么做、怎么优”三大难题,持续探索具有上饶特色的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建设实践路径,助力基层民政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聚焦两站转型定位
解决“怎么建”的问题
上饶市民政局把民政服务站作为基层民政服务平台,立足夯实民政服务能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角色定位,梳理社工站与民政服务站的差异,解决转型后民政服务站“怎么建”问题。

——建体系。全力抓好市、县、乡三级民政服务站体系建设,建成1个市级服务中心、12个县级服务中心、212个乡级服务站,实现民政服务站全覆盖。

——明职能。在站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以民政服务为重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立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四大领域,聚焦服务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群体,制定《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服务清单》。

——立标准。对标省民政厅关于民政服务站建设相关要求,在联合组织、宣传、财政、人社等部门印发《上饶市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 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基础上,制定出台《上饶市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服务指南》地方标准,统一标识、统一组织架构、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清单,规范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转型路径。

 
聚焦优化服务路径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上饶市民政局通过畅通联络机制、整合人员阵地、创新服务方式,解决民政服务站“怎么做”问题,确保党委政府重视、群众满意、社会认可。

   ——服务机制更畅通。建立健全民政、乡镇(街道)、社区领导协同机制,县级民政服务中心结合工作指标要求,做好人员服务能力培养、考核评优管理;乡镇(街道)民政分管领导兼任民政服务站站长,结合各级民政工作部署,做好驻站人员任务下达、日常工作管理;站点与社区建立“联络员”机制,社区协助服务开展。

   ——服务成效更凸显。出台《上饶市推进村(社区)慈善服务站建设和村(社区)慈善基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探索“民政服务站、慈善工作站、社会救助服务站”共建工作模式,做好“政府救助+慈善帮扶”“物质关爱+巡视探访”有效衔接。转型以来,民政服务站协助开展社会救助对象探视寻访76197人次,协助8880名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为4449名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提供“一人一档一策”服务;协助3562名困难残疾人办理两项补贴。

   ——服务方式更优化。在民政服务站、慈善工作站、社会救助服务站“三合一”建站基础上,因地制宜研发“民政服务站管理服务系统”“掌上公益平台”,实现群众需求线下摸排、在线认领,项目线上宣传发布、线下组织开展。铅山县“暖心智汇”平台、信州区“慈立方”平台共发布公益项目12个,链接慈善等社会资源14万元,服务各类群众3695人。

 
聚焦站点提质增效
解决“怎么优”的问题

   转型以来,上饶市民政局持续开展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能力提升行动,通过建立三项机制,激发服务提质增效动能。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争取市委人才办人才项目支持,举办4期民政基层人才培训班,覆盖121名驻站人员、300余名基层民政工作者。采取“请进来”和 “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实施“牵手”计划,与高校共建实训实践基地5个,开办专题学习班、组织社区慈善主题调研等,并先后赴四川成都、广东深圳等地学习,分层分类实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驻站人员民政政策业务培训,提升基层民政服务人才能力水平。目前,全市驻站人员助理社工师、社工师持证比例达到46%。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上饶市将民政服务站服务与管理纳入《上饶市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按照“财政预算一点、社会救助专项资金列支一点、福彩公益金补助一点、慈善资金募捐一点”的思路,统筹政府一般预算资金666万元、社会救助资金1213万元、福彩资金636万元、慈善资金40万元等,用于民政服务站建设与开展服务,积极构建起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市级统筹、分级管理”民政服务站督导评估机制,市级投入资金138万元,购买第三方督导评估服务,通过每月调度、抽查服务指标完成情况、组织开展交叉评估等方式,促进站点服务质量提升。目前,全市34个民政服务站获评省级“六化”示范站点。

 
欢迎注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