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文化
新闻中心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
2月15日,宜春市微爱...
为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
日前,随着进贤县...
2022年江西省萍乡市积...
12月16日上午,省民政...
“社区及时为我们...
为进一步壮大南昌市社...
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
为进一步推进“...
11月11日,全省创新&l...
10月14日上午,省委常...
10月20-24日,上饶市...
为有效提升新进社工专...
近日,省民政厅会同省...
2022年10月14日上午,...
 ...
为进一步推动乡镇(街...
8月5日,江西省民政厅举行“蓝...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项目服务能力水平,以榜样引领...
6月27日,赣州市召开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厅...
受疫情影响,今年市级层面无法举办大型培训,为加强...
6月16日下午,南昌市召...
近日,江西省民政厅启动“蓝马甲行动&rdq...
日前,江西省民政厅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厅管...
为总结已有经验,助力...
为更好地适应...
...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工作实...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乡镇...
4月20日,上饶市乡镇...
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
各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赣江新区党群工作部,...
 ...
为进一步传播社会工作...
3月25日上午,“...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项目服务能力水平,以榜样引领...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务...
民政部近日印发通知,确定于3月17日—31日组织...
俗话说“一年之计...
尊敬的合作伙伴:您好!承蒙您长期以来对本协会的...
12月8日,江西省民政厅举办...
2021年12月9日,江西省社会工...
9月17日,省民政厅召开全省慈善和社会工作业务培训会...
9月24日,在青原区维尔纳酒店,我市2021年度社会工...
9月17日,省民政厅召开全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
新闻来源:江西省人事考试中心(现场资格审查材料详...
全省社会工作者: 近期,全国...
2021年7月20日-21日,为进一步加强与江西省社会工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
2021年5月30日下午,“乐善&rdqu...
2021年5月28日下午,景德镇市社会工作协会在...
4月27日,上饶市“与爱同行·社会工作服...
2021年社会工作师考试书籍正式上线欢迎咨询...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工...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工作...
一、《江西省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量化标准指引》出台...
各有关单位:自发布2019年江西省社会工作十大事件...
2020年11月21日,在南昌市民政局的指导下,由南都基...
11月18日,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司长贾晓...
11月11日下午,“老少同享”志愿扶贫服务...
受省民政厅指导,经全省各地社...
受省民政厅指导,省社会工作...
照片审核处理工具使用说明 (来源:...
各设区市民政局、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服务机构:&nb...
新闻来源:江西省人事考试中心 各设区市人...
全省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7月...
一、省民政厅设立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促进慈...
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弘扬社会工作精神、传播社会工...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情暖社工•爱...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规范化、专...
全省各社会组织、各普通高等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
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展...
当前,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复杂...
全省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近...
江西省社会工作协会成立于2007年10月,是由江西省民...
《2020年江西社会工作讲师团培训服务手册》今起正式...
为进一步加大全省社会工作服务宣传力度,加强社会工...
12月22日,萍乡市民本社会工作...
2019年...
“社工考题宝”是一款专门用于社会工作师...
各设区市民政局、持证社会工作者:为进一步促进全...
江西省社会工作协会成立于2007年10月,是由江西省民...
针对城镇脱贫解困工作中存在部分政策落实有盲区,贫...
各相关单位:随着我省社会工作的深入发展,广大一...
10月13日上午9点在蓝波湾花园大酒店孙膑阁召开萍乡市...
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2019年8月30日江...
报考指引完整版下载请点击:2019年江西高级社...
赣人社办字〔2019〕49号 各设区...
根据《江西省社会工作协会关于启动江西省第四届优秀...
6月24日至25日,23名来自江西各地一线儿童社工相聚在...
由《社会工作》杂志社、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
为总结回顾江西省社区儿童关爱保护项目执行经验,探...
为进一步加大全省社会工作宣传力...
为更好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及...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弘扬社会工作精神、传播社会...
持证社工在专业化发展中的困境及其解决办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07 11:50 浏览量:360
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了30多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它在不断朝着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体制内的持证社工能发挥怎样的作用?笔者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性的要求以及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简要给出几点发展建议。
社工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定位
无论公众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存在着怎样的差异,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王思斌教授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被赋予了“科学”的高度,而“专业性”则是通过整个行业的“规范”、这个行业的“排他性(不可替代性)”、从业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这三个缺一不可的要素来体现的,具体表现在:社会工作的目的性是实现服务对象的“自助”。“自助”的主体是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的方法是“整合”,无论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都是立足于社会工作者这一个“支点”,来撬动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实现服务对象“自助”的目标。专业的方法、技巧不是指社会工作者个个都是“超人”,什么都会,什么问题都能直接予以解决,而是在面对服务对象困难的时候,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能够协助服务对象实现可利用资源的最大化。
社会工作的定位,是基于“利他主义”的设定,通过专业的工作,助人自助,缓冲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助力社会和谐的新生力量。因此,它是作为一种区别于“政府”和“市场”,源自社会的“第三方力量”,服务于公共领域。在公共领域,政府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者,但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难免存在“最后一公里”现象,而这“最后一公里”,正是包括社会工作行业在内的“第三方力量”大有可为的地方。
社工发展中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政策支持方面。政府主导推行,岗位开发局限在民政系统,在资金支持、激励机制、待遇保障、监督检查等方面仍是空白。在考评机制方面,将持证社工增长率、专业社工机构增长率、开发社工岗位数量作为重要指标,而对社工或机构的服务能力缺乏考评,特别是广大持证社工都是非专业出身,考社工资格证的主要动力不是从事社会工作,而是聘职称的需要。因此,多数持证人员并没有社会工作实务经验。
专业性方面。一个行业的专业性特征之一就是排他性,能够以专业内在的知识体系对服务对象或者社会提供不可替代的服务。而多数体制内持证社工,他们本身就承担有行政性工作,由财政负担工资薪酬,考取社工证之后并没有从事一线社会工作,更谈不上实务经验。全日制并以社会工作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专职社工很少。因此,社会工作仅作为一种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体现在相关系统当中,不是作为一种独立行业存在,排他性特征不明显。
社会共识方面。对“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推行的社会工作来说,在新生之始就存在知晓率低、认识不足、认同感低的问题。
三个“立足”助力专业化发展
不管是在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还是在一个小县城,社会工作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如何找准突破口,让社会工作逐渐受到尊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努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体制内的持证社工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立足本土政治环境,借政府之力促成行业规范的形成。如同2017年12月民政部发布了《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是经过了包括主管方、行业组织、社工机构、社工代表、评估或研究中心等各方不断探讨形成的,最终以政府的名义发布实施,确立了此规范的合理性。所以,在各地规范的形成过程中,体制内持证社工是占优势的,他们是社会工作相关政策法规的具体执行者,清楚如何做能够为服务对象争取到最大的政策性支持,因此在整合不同利益方的观点过程中,作为政策执行者和专业社会工作者双重身份,能够站在比较中立的立场,为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
立足现有岗位,从体制内入手,培育社会工作者的实务能力。在民政系统、城乡社区的持证社工普遍缺乏一线实务经验,但是他们有用社工方法改善既有行政工作的强烈愿望,同时也符合“爱民、为民”的宗旨,因此,提升他们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由此激发其他民间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可行的。完善在编在岗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将社会工作实务成效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尝试用社会工作方法从事行政工作,扭转社会工作行政化的困局。
立足社会需求,开展多角度的舆论宣传工作。社会工作是什么,跟传统的民政工作、社区工作、志愿服务有什么不同,能给我带来什么?这些疑问是每一个首次接触社会工作的人都会有的。舆论宣传的作用就是要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得到认可,形成社会共识。因此,体制内持证社工要积极参与社工职业能力培训,通过参与优秀案例或项目评选、社工实务沙龙、典型经验推介会等方式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体制内身份被社会群众认同的优势,以点代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社会工作推介到群众中去,在群众需求基础上快速成长。
下一篇:社工接待来访者的3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