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文化

新闻中心

社工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工文化 > 社工知识 > 

学校社会工作者如何应对融合教育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7-05 09:45   浏览量:292

以前学校社会工作者接触到的个案,很多缘于老师或家长对孩子的忧虑,例如学业成绩差、无心上学、人际关系恶劣等,这些行为在教室或家里纠正不了,便指望社会工作者帮忙。随着近年科学研究的进步,让我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拓宽了不少。

原来许多表面的行为,例如不努力学习、成绩差等,是由许多生理、社会或心理的因素导致的。智力迟缓、自闭症、读写障碍、多动症或忧郁症等,都会构成青少年跟不上学习进度,甚至不按常规的负面行为表达自己,引起老师惩罚和同学的排斥,变成一连串不愉快事件。家长不明所以,也会因孩子回家的激烈反应,到学校兴师问罪。

现在学校接收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与教育制度背后的理念转变有很大关系。融合教育是教育界所认同的,其理念是认为有残障的人士,应为社会主流所接纳,给予机会。过正常化的生活,是所有市民,包括弱能人士的应有权利。这个理念引申到青少年培养,接受教育是所有青少年应有的权利,在主流学校学习,有利于培养弱能人士沟通和适应日后主流社会生活的能力。对一般青少年而言,若在学期间已接触到不同背景或能力的同学,对学习接纳与助人的价值观,也有帮助,所以融合教育被视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关爱文化的基础。现代教育观认同只有严重残障者需进入特殊教育学校,轻度者应尽可能留在主流学校。从家长角度来说,心理上总难接受自己的儿女有问题,为了避免被亲友标签为问题家庭,更希望把子女送进一般的主流学校。

尽管大众对主流学校在照顾有学习障碍者方面有所期望,但在实践过程中,问题不少。一方面一般老师并没有特殊教育的专业训练,往往未能及早识别个别学生的能力和问题,而施以一般的管教和惩罚,令这类学生产生抵抗情绪;在无计可施时,还要求家长严加管教,造成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紧张。另一方面,即使老师明白了这类学生的需求,但学校能调拨支援这类学生的资源很少,而这类学生特别需要专人的耐心教导,才能有进步,这时候老师往往爱莫能助。这是政策理念与资源分配的不协调,加深了这类学生的学习困难。

协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家庭是学校社会工作者主要的使命之一,如何提供有效的服务,是一大挑战。首先,帮助这类学生,不能单辅导学生本人,必须透过环境因素的调节,才可能收到效果,这包括老师教学法,同学间沟通和关系改善,最重要的是家长的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配合。学校社会工作者是由机构派驻的,缺乏老师的权威性和日常关于学生情况的资料,在接触到学生时,问题可能已拖延一段时间,导致问题更加复杂化。

辅导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和家长的过程,常令社会工作者有挫败感。这类学生问题的评估仍缺乏专业的评估机构,导致家长可能花费了不少金钱和时间,但仍得不到帮助。待至社会工作者接案之后,因早期的成见已成,改变需要更长的时间。有些个案,社会工作者碍于各方面的偏执,有时也不敢直接指出问题,也令学生辅导得不到进展。

尽管如此,作为助人专业,决不能袖手旁观,而更应认真地思考策略,使学校社会工作者成为融合教育的促进者。最基本的,是社会工作者要争取学习机会。既然目前资源不足,更要装备自己,对学习障碍的成因和协助方法,要提升认识,在有需要时,为老师和家长提供有用的意见。另外在家庭支援方面,社会工作者要提升自信,特别是面对不愿意合作的家长,要尝试更多的沟通方法,累积经验,不要过早放弃改变的希望。

融合教育固然是教育界的重要任务,但这是需要跨专业合作的事业,社会工作者与教师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时,如何改善学习障碍的评估服务、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如何参与发展家庭和社区支援,是达至理想教育目标和效果必须认真思考的。

(作者系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专业总督导,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监)
欢迎注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