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文化

新闻中心

社工实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社工文化 > 社工实务 > 

浅谈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基于青云谱区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9-11 09:55   浏览量:9244

 

摘要

20089月,青云谱区民政局在京山街道象湖社区设立了社会工作室,配置了2名取得社会工作者资格证的社区干部,并建立了一支45人的专业义工队伍。社会工作者根据在社区的调查分析,确定了以残疾人社会工作为主要方向开展实务工作,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的三大社会工作方法服务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在社区建立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使残疾人能更好地回归社会,奉献社会。

[关键词]残疾人、社区、残疾人社会工 

  一、背景

2007年,南昌市青云谱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区,也是我省唯一的城市社会工作试点区。象湖社区是青云谱区的首批试点社区之一。象湖社区辖区内有两家民政福利企业和三家大型的困难改制企业,因此残疾人较多,社会工作者在象湖社区社会工作试点过程中,以残疾人为工作重点,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理念开展了残疾人康复、残疾人教育、残疾人就业和助残义工建设工作。通过为残疾人以及残疾人家庭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提高残疾人的自主性,协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从20087月开始,象湖社区的社会工作以社区残疾人群体为切入点,开展了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初步探索出了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务工作经验。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的界定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当上述造成个人生活、活动能力的缺陷的状况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为残疾。中国把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等五大类。[1]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概念

英国社会工作专家迈克尔·奥利弗(Michael Oliver)主张从比较宽泛的角度来给残疾人社会工作下定义,即所谓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指的是对残疾个人或残疾人集体进行的组织起来的专业性活动。这些专业性活动是对相应的各个团体或社区提供服务。“专业性”意味着提供服务的人是通过鉴定、被认为具备了进行服务的能力以及领取薪资的人员。提供这类服务不只是需要运用已有的人力物力以便与社会需要相配合,而且要求专业人员去查明这些需要并争取适当的人力物力以满足需要。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迈克尔·奥利弗,1999)。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残疾人在其一生中也同正常人一样将经历关键的生命周期事件,只是残疾人涉及的有些问题可能使情况更加恶化,因此,更加需要专业人员包括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如焦虑的父母可能会寻求社会工作者对其残疾子女在儿童时期给予很好帮助以致成人。

根据社会工作专业学者分析,我们认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1.康复,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残疾人最大限度地恢复生理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如社区康复就是动员社区资源促进残疾人康复的一项有效活动。

2.教育,即社会工作者不仅帮助残疾人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而且把它视为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潜能的重要措施,是残疾人融入正常人社会的关键环节。

3.就业,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残疾人寻求更适宜的工作岗位,帮助他们自立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婚姻和家庭生活。社会工作者通过咨询、介绍、指导和辅导,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建立婚姻关系和更好地调适家庭关系;

5.对有残疾儿童的家庭的服务。它至少包括四个方面:提供取得实际帮助取得物资支援的机会;在这些家庭需要精神支持时,适时地给予精神支持;减少部分机构因冷漠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对残疾人家庭带来的消极冲击;通过帮助建立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残疾儿童的成长。

6.倡导和社会预防,即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更宏观的层面上通过努力来改善残疾人生存的各种环境,尽量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在这一点上,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员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职责。

三、象湖社区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意义

(一)象湖社区残疾人概况

象湖社区地处象湖公园东北恻,位于抚河南大道东北段、何坊西路西段和施尧路北段的区域内,总面积约0.7平方公里,辖区内驻有10家省、市、区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是一个按地缘划分的综合性社区,社区内常住人口2408户,8383人。200711月,象湖社区党组织被市委组织部评定为“四星级社区”。

社区综合服务室为居民设立了家政、维修、中介等十余个服务项目;社区内有复印、理发、缝纫等12个便民服务点;有以党员、干部、低保户为骨干的10余支志愿者队伍,社区制定和落实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部分党员和干部还与困难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进一步拓展了社区服务群众的渠道。

由于历史的原因,象湖社区残疾人数量较其他社区多,总共115人,残疾类型有肢体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言语残疾、视力残疾、综合残疾等六类,各类型残疾人数大致比例为1763111,其中35岁以上男性较多,年龄最大的有93岁,最小的只有7岁。

(二)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2004年,象湖社区设立了残疾人康复站,社区干部整合区残联、卫生所等的资源,获得了一批捐赠的残疾人康复锻炼器械,社区为残疾人身体康复锻炼提供了场所和指导,受到社区残疾人的欢迎。20058月社区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给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但是社区残疾人康复站作用有时发挥不够,原因如下:一是因平时缺少专人管理,担心器材受损,很少开放;二是卫生所康复指导医生指导不够;三是负责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工作的社区干部对残疾人康复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四是社区部分残疾人资料更新率不够,人员名单不齐;五是多数残疾人生活很困难,维权意识淡薄,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因此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负担。因而社会工作介入象湖社区的残疾人群体十分有必要。

(三)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可行性

2007年出台的《青云谱区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青办字[2007]97号)基础上,20081月,青云谱区委、区政府再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暂行)》和青云谱区社区社会工作实施方案、青云谱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方案、青云谱区“社会工作者、专业义工、社区志愿者”联动工作实施方案、青云谱区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和青云谱区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者考核办法等4个配套试行文件(简称“1+4”文件 ),明确了社会工作的职业领域、专业岗位、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员;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资格、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招聘任用、薪酬待遇、考核评估、奖励等制度作出了一系列规定;为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考核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依据。

四、象湖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

象湖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开展了近一年时间,工作内容涉及资料收集、专业服务和支持网络建设等,协助残疾人及其家庭解决自身困难,在社区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收集整理残疾人资料

1.利用社区资源,收集社区所有残疾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整理出较完整的社区残疾人花名册,为在社区内开展访谈提供基本资料。

2.在社区干部和社区残疾人代表的带领下逐个走访社区残疾人,并向访谈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明确社会工作服务方向。

3.将收集回来的有效问卷和访谈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建立个人的详细档案,包括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家庭成员和需求等现状资料,并做好保密工作,不给社会工作者室工作员以外的人翻阅。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

发掘访谈过程中感受否定性焦虑和吞噬性焦虑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及时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的支持资源,缩小他们在生活中的感受与认识的差距,提高自主性,弱化或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4]在工作过程中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社会工作方法开展了残疾人康复项目、社区教育项目、残疾人就业项目、助残义工队伍建设项目。

1.工作方法简介

个案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激发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小组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

社区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2.采取的措施

1)康复

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医疗志愿者的力量,为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提供个别化指导,关注训练效果。定期邀请康复训练医生开展讲座,向残疾人及其家人传授康复知识。

2)教育

在给残疾人个人提供服务的同时,关注残疾人子女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情况,为有意愿的群体开展义务家教活动和各种主题的成长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3)就业

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就业目标,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4)助残义工队伍建设

社会工作者向社会和高校招募大量的助残义工。在社会工作者室的组织和安排下,通过定期进行个案访视为残疾人提供心理辅导、物质支持等服务,并建立和逐步完善义工管理办法,包括义工登记表、义工服务记录、义工日志、工作分享会、义工奖励办法等。

3.案例分析

案例1:个案工作

服务对象基本情况:服务对象小琴,女,12岁,由于先天性脑瘫导致下肢瘫痪,全身无力,辍学在家。家里比较困难,母亲无业,父亲在外打工,弟弟今年10岁,全家和奶奶、叔叔婶婶住在80平米左右的居室里。平时小琴自学但是没有老师辅导,小琴很少出门,主要是对周边人的眼光和语言敏感,感到自卑。

服务对象来源:服务对象母亲求助社区,希望可以获得一些帮助。

服务对象问题界定:社会工作者对小琴残疾的认识以社会模式为主、医疗模式为辅。即将残疾问题的焦点转移到客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改善残疾人的周围环境,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除了帮助残疾人适应社会生活外,还致力于协助残疾人获得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以达到自强和自助的目的。而医疗模式则认为通过医疗手段或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可以解决病者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在适当情况下协助残疾人取得包括医疗和经济救助服务。因此,对小琴问题的分析如下:

    1)康复:小琴的肢体康复训练缺乏合理专业的指导。

    2)心理疏导:活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与外界交流沟通少,产生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小琴的父母亲常年照顾身体不便的孩子,心理压力很大。

    3)教育:母亲时间精力有限,孩子的学习需要正确的指导。

    4)人际沟通:小琴的朋友不多,大多数时间都是她一个人坐在光线昏暗的床上看书写作业。

    5)社会救助:家庭比较困难,申请低保问题因缺少材料不能及时解决。

6)理想:小琴对未来的生活很憧憬,但是显得有些迷茫。

社会工作者介入策略:根据以上的认识模式和小琴的具体问题分析,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过程中的介入策略如下:

   1)帮助小琴充分运用其可以运用的资源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小琴在母亲的教导下,一直以来都很懂事、很坚强。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采用的工作方法是:

辅导

社会工作者要协助小琴正确认识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帮助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释放积压的消极情绪并教导小琴,使其建立自我意志和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

支持

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小琴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里可以运用的资源及其途径,社会工作者安排提供援助服务,如义务家教、康复医疗志愿者、社会救助,等等,帮助小琴以及家人渡过难关。在这期间,社会工作者需不断给予鼓励和支持,使小琴从中获得经验和能力去面对困难。

    2)加强沟通,减少小琴运用资源的环境阻力

小琴母亲在申请社会救助过程中,因为小琴的户口问题,一直无法通过审核程序,社会工作者介入后,通过多方努力,使小琴获得应有的支援和帮助。具体的工作方法是:

沟通协调

社会工作者通过沟通协调,促进双方的沟通交流,减少和消除小琴家庭与社区之间的矛盾,,为小琴提供有利的社会救助。

商议

根据小琴的需要,为小琴与各界协调,获得医疗和教育上的援助。

    3)发掘并有效运用社区资源帮助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要发掘、调动更多的服务资源,满足小琴的需要。为了达成这些目标,社会工作者采用的介入方法有:

调动资源,具体的步骤是:a.协助小琴辨认社区内一些潜在而有帮助的人际网络及服务资源,如家人、邻居、志愿服务人士等;b.鼓励及激发这些人际网络发挥作用。

    社工整合多方资源,帮助小琴申请到了社会救助,协助其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身价值、找回了生活信心,她的家庭因小琴的变化而更加和睦、幸福。

案例2:小组工作

在开展残疾人走访工作过程中,我们接触到很多残疾人家庭子女,他们多数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也不善于与其他人交往,这些引起了孩子家长的担忧,期望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能对孩子们的现状有所改善。社会工作者与家长协商给孩子们开展“青春无极限”的小组工作,工作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小组计划、小组工作记录和评估等内容。

1)小组工作目标:改善组员的状况,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①让组员相互认识交流,建立友谊。

②培养团队意识,提升组员的交流沟通能力。

③培养学习兴趣,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④在活动过程中,相信组员是有潜力的,从而增强组员自信心。

2)服务对象

①资格:1016岁的青少年

②特点:低保户或残疾人家庭的子女

3)小组特征

①性质:青少年成长小组

②节数:四节

③日期:2008725日至2008814

④时间:待定

⑤地点;象湖社区服务中心三楼电教室

, ⑥人数:68

4)招募方法

①在社区内张贴海报

②利用社区通讯录联系

③社区干部联系

④如果人数不足,工作人员则上门走访联系

5)小组活动安排情况

第一次小组工作

活动主题:结交新友,愉悦身心

活动目标:认识新朋友,加强沟通能力,建立友谊

活动安排:

①社会工作者介绍小组的目的和意义

②进行自我介绍环节,社会工作者发给组员一张卡片,组员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基本特征,先依次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让其他组员说出他记得的人的名字及特征,谁回答的最多,发小奖品给予鼓励。

③让组员自由交谈,加深认识

④社会工作者请每一位组员谈谈此次活动的感受

⑤社会工作者总结

活动工具:礼品(笔记本、笔)

第二次小组工作

活动主题:团队合作,勇往直前

活动目标: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组员的沟通能力

活动安排:

①简要回顾上次活动,介绍这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②开展“拥挤的公交车”游戏,获得第一名的一组发放奖品

③小组成员分享游戏感受

④社会工作者总结

活动工具:胶带.报纸.剪刀.奖品(文具)

第三次小组工作

活动主题:趣味学习,学的轻松(此次以英语科目为例)

活动目标:用趣味学习方法培养组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活动安排:

①社会工作者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②英语自由联想,即在教室内拉上窗帘,用光投影,在墙壁上做动物或物体的样子,让同学们猜是什么(用英语提问和回答)

③组员谈谈对“英语自由联想”的学习方法的认识及感受

④社会工作者把自己如何学习各门科目的方法告诉组员,让组员依次说说自己最喜欢哪门科目,最不喜欢哪门科目及原因,也说说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

⑤社会工作者和组员都可以给其他组员不感兴趣科目学习的方法

⑥组员谈谈经过这次活动对学习的看法

⑦社会工作者总结

活动工具:灯光、有窗帘的教室、奖品(文具)

第四次小组工作

活动主题:我可以 我最强

活动目标:征服自卑感,培养成功的信念。 

活动安排:

①社会工作者介绍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②“我能行 我可以”游戏,在喊这个口号的时候同时要正视对方的眼睛,两个组员依次练习

③社会工作者让组员自己找自己的优点及反复强调

④社会工作者讲诉自己的一个克服自卑获得成功的经历

⑤让每一个组员讲一个小故事社会工作者给予肯定和鼓励

⑥社会工作者总结,本作结束小组的发言

活动工具:椅子,文具

参加人员的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家庭情况

x

12

丧父

x

15

低保

x

13

 父亲患有精神病,

母亲里家出走

x

12

父母残疾

x

11

低保

x

15

低保

x

13

低保

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组员们在小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朋友,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并在社会工作者的肯定中,增强了自信心,到此,小组活动目标基本已达到,小组工作顺利结束。

 

案例3:社区工作

A.开展社区教育服务残疾人家庭

一、背景

在象湖社区开展社会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很多残疾人家庭及一些比较贫困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家长大多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强烈希望社区社会工作室能够帮助孩子们联系义务家教老师。为此,我们联合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大学生为困难家庭开展义务家教活动。

二、介入策略

1.通过家庭走访,了解并收集残疾人家庭此类需求。社会工作者主动到社区残疾人家中进行家访,询问家庭状况,并收集有需要补课的残疾人家庭子女信息。

2.整合社区和高校志愿者的力量,为义务家教活动的开展准备教室和老师等必要资源。

3.动员报名宣传。在社区的宣传栏内张贴报名宣传公告,具体写清楚报名时间和地点以及截止日期等内容。

4.课程安排。根据报名情况,设计辅导科目和辅导老师顺序。

价值理念取向

工作员的角色

介入策略

生态系统理论

组织者、协调者

社会工作者负责组织有需要的家庭的孩子们正常上课,并注意协调社区、高校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

能力/优势视角

同行者、陪伴者

要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是优秀的,应该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增权的理念

使能者、意识醒觉者

在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补课和成长小组活动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具体步骤

1.组织报名活动

报名主要通过三种途径:(1)由主管残疾人工作的魏大叔将通知传达到区里的残疾人家庭;(2)利用社区里的消息栏,将通知张贴到消息栏中;(3)登记残疾人家庭子女在学情况,以便上门探访。

报名时间:2008717日~2008720日,8001800

报名地点:象湖社区办公室;

开课时间:2008721日~822日,每天上午8301030

教受课程:语文、数学、外语等;

授课老师:江西师范大学学生;

上课教室:象湖社区市民学校;

2.整合高校志愿者资源和社区资源。根据报名情况,配置合适的老师并在社区条件允许下,为孩子们学习布置舒适的教室。

3.课程设计

4.正常开课

四、介入工作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暑期义务家教活动的开展,在社区居民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社区干部的大力支持,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1.对社区居委会,社区领导非常支持,安排了教室、文娱场所,使社工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2.对居民,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热爱学习,对社区举办的义务家教都积极配合;而孩子们也在炎热的暑假找到了一个可以学习和玩耍的场所;

3.对社工,首先,帮助孩子们学习,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心理情绪,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及时发现一些需要解决的困难;其次,通过孩子我社工又可以很自然地到孩子家里走访,拉近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活动中宜注意的事项:

1.开课时间要提早,否则居民们的积极性不高,能够来上课的孩子也会很少;

2.开课前的宣传要做到位,可通过走访、设台咨询等方式让社区居民都知道免费家教的消息;

3.开课的时间一定要准时,不能拖延;

4.开课前的准备要充分,比如上课的内容,课程安排以及老师的安排等等。

五、工作反思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虽然说在社会工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很强调社会工作者一种特有的价值观,比如平等、自愿,尊重个体等,对于行政等级在工作中尽量避免,但是在中国内地实际工作中,却常常要利用这种行政关系去开展工作,比如会借助政府的力量在居民里面推动工作,比如前期人员召集让依靠行政的力量会更加高效、快捷。

B建立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 

1)义工队伍建设

①义工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

②义工管理办法:社区社会工作者积极招募来自各个方面的义工服务社区,主要包括高校义工和社区义工,共计近50余人。社区社会工作者对义工的管理除了遵循“1+4”文件办法外,另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关的奖励办法,倡导并不断规范义工服务,建立比较完整的义工服务体系。

③在社会工作者的组织安排下,义工首先接受社会工作者相关知识的培训,然后在社会工作者引导下为社区内的部分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定期服务,包括心理辅导、物质支持等,服务结束后,社会工作者召集义工开工作分享会,收集义工反馈上来的问题和需求,并及时予以恰当处理,另外,社会工作者室还组织对优秀义工进行相关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工作。

2)其他支持网络建设

除了积极建设助残义工网络之外,社会工作者室还积极建设其他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网络、邻舍网络、互助网络、社区增强网络等等,以保证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10]

3)残疾人文化活动的开展

为了促进残疾人的权益,丰富社区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倡导社会各界尊敬、理解和帮助残疾人的风气。社区社会工作者室经常组织社区残疾人和义工开展一些例如竞赛、咨询等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地调动残疾人的积极性,消除社区人士对残疾人存有的偏见和歧视,从而争取更多的社区人士对残疾人扶助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六、经验与思考

(一)象湖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开展经验总结

1.社会工作进入社区过程

社会工作在初入社区过程中会遭遇很多问题,比如社会工作者对社区各项工作的政策不熟悉、与其他社区干部之间沟通不到位、社会工作思路不清晰等等,在象湖社区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具体思路如下:

1)尽快熟知社区各项工作方法和政策,包括社会救助政策、残疾人福利政策等,并与社区干部建立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

2)确定社会工作服务的目标人群,具体包括目标人群资料收集整理、目标人群需求调查、社区社会工作规划的确定。

2.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

1)明确工作过程中的价值理念,坚持尊重、接纳、同理心的原则,把握助人自助的宗旨。

2)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内容涉及康复、教育、就业、人际沟通、心理辅导等内容,在开展实务过程中,以这些内容为依据,提供适合残疾人需要的服务。[7]

3)实务工作开展的流程有接案、预估、计划和目标、介入、评估和结案六大步骤,社会工作者在每个环节都需要注意方法和技巧的使用,特别是在接案的时候,要权衡自己的能力和现实状况;预估和计划目标的制定阶段,社会工作者需要和服务对象协商讨论,不能主观判定。

3.义工队伍招募管理过程

义工招募进来后,需要采取有效地管理,在每次服务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需要召集义工参加分享会,及时收集反馈出现的问题。

(二)象湖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不足之处

1)培训深度有待加强。残疾人社会工作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社会工作者除了接受相关社会工作者知识的培训外,还需要对残疾人心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等相关残疾人知识有所认识。

2)残疾人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督导。没有督导的有效引导,社会工作者开展很多残疾人工作都是探索性的,甚至还出现一些判断偏差。

3)社区干部自身状况问题。作为社会工作开展的参与者,社区干部年龄偏大,知识水平较低,最难改变的就是社区干部的价值理念,由于多年的社区行政工作形成的习惯性思维,难以接受社会工作价值观,使社会工作难以发挥原有的作用。

4)社区社会工作专项资金比较缺乏。社会工作的各项活动经费并没有明确的支付单位,因而对很多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附件:

走出阴影残疾人个案辅导

一、基本资料

1.服务对象姓名(化名):小琴

2.性别:女

3.年龄:12

4.社会工作者姓名:刘少如、杨建华

二、接案时间及个案来源

1.接案时间:2009113

2.个案来源:在社区社会工作者室查看到小琴家基本情况的登记,通过做家访看到小琴精神比较差,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应小琴妈妈的希望,我们决定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

(一)个人资料

1996年出生,2岁左右被发现行走吃力,被诊断为脑瘫。后在各家医院寻求治疗,包括西医、中医,病情有所好转,能勉强行走,知道7岁时,父母亲为了让孩子上学,暂时将对孩子的治疗放在一边。之后熊玉琴的病情开始恶化,上下学由母亲接送,直到四年级的时候,爷爷去世,家里比较困难,又没有人接送,所以决定辍学,但是小琴坚持在家自学,成绩依然名列班级前几名。小琴不能出门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是她多么想经常出去玩,出去晒太阳。

(二)家庭背景

家庭成员:奶奶、父亲熊某、母亲黄某、小琴、弟弟小庆、叔叔、婶婶(外出打工)、堂弟。

家居:住房面积80㎡左右,简单家具。

职业:父亲是装修工、母亲无业、奶奶无业、弟弟、堂弟读小学。

家庭收入:主要靠父亲的收入。

家庭成员关系:父亲一天到晚工作,平时很少在家,所以孩子与父亲关系不怎么亲密;母亲更多地照顾孩子,玉琴的生活和学习全部由母亲和奶奶负责照料;叔叔、婶婶常年在外打工,堂弟主要由奶奶照顾。

(三)学校背景

自从辍学后,小琴没有进过学校,但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仍然为小琴批改作业、试卷,鼓励她好好学习,他们经常在班级里称赞小琴的不懈努力。平时玉琴的同学们都会在节日到来之前给玉琴送来漂亮的礼物和贺卡。

(四)社会背景

由于小琴的故事比较感人,一些社会媒体也会来传播她的故事。20089月份,江西人民广播电视台得知玉琴的故事后邀请玉琴做了一次节目,许多好心人听节目后给玉琴打电话问她的情况,还有好心人给玉琴送来了电脑。

四、问题分析

1.康复:孩子的肢体康复训练缺乏合理专业的指导。

2.心理疏导:活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与外界交流沟通少,心理上积压不快和矛盾情绪。小琴的父母亲常年照顾身体不便的孩子,也积压了不快情绪。

3.教育:母亲时间精力有限,孩子的学习需要正确的指导。

4.人际沟通:小琴的朋友不多,大多数时间都是她一个人坐在光线昏暗的床上看书写作业。

5.社会救助:家庭比较困难,低保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给家庭的和谐氛围造成了一些影响。

6.理想:小琴对未来的生活很憧憬,但是显得有些迷茫。

五、协议服务目标和计划

经过两三次左右的接触以后,我们与服务对象及其母亲建立了比较良好的信任关系,并一起制定了此次服务的目标和服务计划。

1.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小琴建立一个稳定的义工服务体系。包括康复、教育等方面。

2.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疏导小琴家长积压的不快情绪,鼓励他们为了孩子继续努力。引导小琴从不同角度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消减对他人的敌意,并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

3.根据社会救助相关政策,鼓励小琴母亲继续为小琴办理低保。

六、个案服务记录

准备阶段

1.地点:象湖社区社会工作者室

2.日期:2009113

3.时间:900                                                                                                                                                                                  

4.主要事项:准备社区社会工作者室登记的基本资料及社区残疾人需求调查表;以同理心和接纳的专业理念想象服务对象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第一次会谈 

1.会谈地点:服务对象家中

2.会谈日期:2009113

3.会谈时间:上午1000~1040

4.主要讨论事项及其介入目标:

1)自我介绍并介绍机构和服务理念;

2)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

3)收集部分资料。

第二次会谈 

1.会谈地点:社区

2.会谈日期:2009115

3.会谈时间:上午900~1040

4.主要讨论事项及其介入目标:向社区干部、小琴邻居、小琴老师和同学收集小琴资料。

第三次会谈 

1.会谈地点:服务对象家中

2.会谈日期:2009117

3.会谈时间:上午900~1000

4.主要讨论事项及其介入目标:与小琴、小琴的妈妈一起制定服务目标和计划,双方达成口头协议。

第四次会谈 

1.会谈地点:服务对象家中

2.会谈日期:2009120

3.会谈时间:下午1400~1440

4.主要讨论事项及其介入目标:

1)服务对象的妈妈不在场的情况下,与小琴沟通交流生活中遇到的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主要的目的是想理解小琴对身边人和事的认识和感受,以及他人的评价对小琴的动机的影响,发现小琴的困境,及时引导思考问题角度。

2)引导小琴憧憬自己的未来。

第五次会谈 

1.会谈地点:象湖社区社会工作室

2.会谈日期:2009124

3.会谈时间:上午900~1000

4.主要讨论事项及其介入目标:

1)服务对象不在场的情况下,与母亲交流,理解她对身边人和事的认识和感受,以及他人的评价对她的动机的影响,发掘她内部心理的困境,尽可能改善心理上的矛盾;

2)一定程度上疏解母亲存在的不快情绪,以同理心的价值观理解并鼓励她对生活 的信心。

第六次会谈 

1.会谈地点:象湖社区社会工作室

2.会谈日期:2009127

3.会谈时间:上午900~1000

4.主要讨论事项及其介入目标:向小琴的母亲详细解释低保办理的政策,了解到小琴家的情况是基本符合办理低保对象的条件的,我们鼓励小琴母亲继续办理,并详细地讲述了一般步骤。

第七次会谈 

1.会谈地点:服务对象家中

2.会谈日期:2009130

3.会谈时间:下午1400~1440

4.主要讨论事项及其介入目标:征得小琴家庭的同意,下午,我们邀请了医疗志愿者为小琴做上门检查并向小琴的母亲讲述了一些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和原则。

第八次会谈 

1.会谈地点:服务对象家中

2.会谈日期:200923

3.会谈时间:下午1400~1440

4.主要讨论事项及其介入目标:征得小琴家庭的同意,我们邀请到了高校义务家教老师定期为小琴做功课辅导。

第九次会谈 

1.会谈地点:服务对象家中

2.会谈日期:200926

3.会谈时间:下午1400~1440

4.主要讨论事项及其介入目标:与小琴已经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我们开始鼓励她来社区社会工作者室做客,参加一些文艺节目、座谈会等,认识更多的朋友。

第十次会谈

1.会谈地点:服务对象家中

2.会谈日期:2009210

3.会谈时间:下午1400~1440

4.主要讨论事项及其介入目标:目标已基本完成,最后我们与小琴和她的母亲谈结案的步骤,她们微笑着问我们以后还会不会来看她,我们给了她肯定的答案,并且告诉她们我们还要跟进3个月左右。

七、结果评估

1.服务对象评估:在结案后,服务对象接受了工作员、机构、社会人士的访谈,服务对象表示本次服务她非常满意,并谈了服务前后变化。

2.社会工作者评估:本次服务历时一个月左右,总共有十次会谈,服务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后确实有较大改变。我们非常高兴能给她们带去快乐与满足。

3.机构评估:社会工作者室对此次服务也做了相应的调查和访谈,对服务质量和结果比较满意。

 

结案报告

一、结案原因

服务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的生活、学习、朋友、和理想都比较清晰明确,心情比较愉快。

二、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

现在服务对象会在周末来社会工作者室里玩,除了有电脑可以让她学习之外,周末社会工作者室里有很多志愿者,她说可以在这里认识更多的朋友,比较开心,还可以把自己写的作文打进电脑里。

三、个案目标的达成情况

1.康复:康复医疗志愿者向母亲讲述了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现在,每天早上,母亲都会给小琴做更有效的按摩,有需要的话,母亲还可以直接联系志愿者医生询问一些遇到的意外情况。

2.心理疏导:小琴还会把不开心的事情跟社会工作者讲,但最后,小琴都很开心地理解了原本让她觉得不舒服的事情,而小琴的母亲也经常向社会工作者谈一些最近小琴的状况和家里的情况。

3.教育:社会工作者为小琴请来的义务家教老师每个星期都会定时去她家做辅导两次,现在她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升初中考试也不怎么担心了,而且小琴决定以后要做作家,写一些大家喜欢看的文章和小说。

4.人际沟通:小琴出来的次数越来越多,和街上的老爷爷见面总是开心的打招呼,而且现在还多了很多社会工作者朋友和义工朋友。

5.社会救助:通过多次与社区干部交流,小琴的低保也快要下来了。

四、评估及建议

这个案子比较成功,除了在经济上给予服务对象帮助外,还在学习、心理、生活、朋友等多个层面给服务对象带来了积极效应,并整合了社区、民政、高校、媒体、福利机构等多方面的资源,为小琴提供了物质和非物质的支持和帮助。但是这样的案子涉及了一些社会政策信息,作为一名合格社会工作者。必须要熟识相关的各种政策。
欢迎注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