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文化

新闻中心

社工实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社工文化 > 社工实务 > 

2009年新余市渝水区社会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4-20 17:12   浏览量:925

      近年来,渝水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民生大力改善,但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亟需一批具有职业化背景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协助党委、政府预防和化解相关矛盾问题,巩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此,从2009年年初开始,渝水区在全区范围内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并于2009年9月,渝水区被民政部正式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第二批试点单位。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渝水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模式。主要做法是:
      一、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社会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区来说,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工作进行定位的问题。对我区而言,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条件:一是近几年来,渝水区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这给渝水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及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基础;二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等许多工作在全省处于先进地位,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乃至社会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事业基础;三是从2006年开始,渝水区就大力组建义工队伍,在全区广泛地开展各项社会工作实践活动。义工成了渝水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
      为此,综合渝水区的经济实力、社会基础和人员队伍基础,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了“围绕三保要求,立足社会福利,统筹城乡发展,探索企业服务,全面整体推进”的社会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目标。
      二、健全体制,创新机制
      为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的发展,我区成立了以区委领导为组长,区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形成社会工作发展的合力。制定出台了《渝水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区委、区政府提出,探索建立渝水区社会工作发展的新模式,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为此,区委、区政府和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将体制机制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实践。在多方征求意见、专家领导座谈、外出学习的基础上,渝水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在体制上,实行了以社会工作的行政层面、社会层面、职业层面为框架的三级联动模式;在机制上,实行了“1+1+2” 的实务带培训模式。
      体制建设的内涵,概括起来为三句话,“专业机关抓管理,专业社团建组织,专业人员办实务”。一是专业机关抓管理。渝水区成立了专业行政机关——社会工作办公室,挂靠区民政局,定全额拔款事业编制3个,具体负责社会工作的管理。二是专业社团建组织。在社会工作办公室指导下,全区成立了两个专业社团,即渝水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和义工联合会。通过两个社团,组织发动全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及有志于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参与社会工作,从而推动全区社会工作的发展。三是专业人员办实务。社工师、助理社工师和义工既可在相应的社工岗位、义工活动点上各自开展实务工作,也可以组成小组或团体,共同开展实务工作。
      在目前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为促使社会工作得以不断延续,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区将工作机制定位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壮大和培训上,推行了“1+1+2”的“实务带培训”模式。即在目前的实务操作过程中,注重本土人才队伍的培训与壮大,推动专业人员的不断涌现。其主要内容是:在目前的实务操作过程中,由1个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社工师、助理社工师、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全面总体负责,1个社工助理(我区现有的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社会工作理论较强的人员)担当主要助手, 2名专业义工跟从学习协助。
     三、突出实务,抓好试点
     体制机制的确定,为渝水区的社会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开启了更广阔的思路,为指导我区试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确保整个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我区先期选取了渝水区社会福利院、渝水一中、电工厂社区、欧里敬老院、欧里镇昌坊村、瑞晶太阳能公司等六个单位进行实践试点,并与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建立了合作关系,将六个点列为该院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由社会学系的师生到现场进行专业的社会工作实践与指导。在具体实务过程中,我区按照“1+1+2”的实务带培训模式,每个点选派了一名或数名从事本职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社工助理,协助师生开展实务工作。同时,选派了100余名专业义工,分派到六个点上,既协助做些工作,又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理解专业社会工作的内涵。
      在实务过程中,“1+1+2”的社工团队围绕着学校、社区、福利院、敬老院、企业存在的问题,做了大量的实务工作,共完成社区社会工作案例26个,小组社会工作案例14个,个案27个,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如,社工团队进驻欧里镇昌坊村后,坚持“人与环境和谐”的理念,通过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开展了“绿色家园、人文昌坊”活动,致力转变村民环境观念,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文明习惯。活动中,社工团队帮助村里成立了环保志愿服务队,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及环保实践,教导村民学习文明礼仪知识,使当地村民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环保意识得到提升。
      这些实务工作,充分说明了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而且还给我区带来了一场观念上的新变化。一是营造了浓厚的社会工作氛围。群众对社会工作耳濡目染,自觉不自觉地说说、谈谈,客观上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二是群众开始自觉接受社会工作者。通过上述六个试点工作的开展,“有事可以找找社工”的观念在群众中得到提升。三是社会工作的理念得到有效普及。什么是社会工作,虽然很多群众不一定说得全、说得准、说得很专业,但通过各种实务活动使他们对这种工作有了一致认识和认同。四是工作方式的不同让社工助理有着深刻感受。在工作中,社工助理们感受最深的就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平等相处的工作方式,这让习惯了行政处理方式的社工助理们感慨颇多。五是专业化的概念在义工心里扎了根。在没有接触专业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前,这些跟随学习的义工自身也组织开展了很多活动,用他们自己的话讲,觉得自己够专业了。但通过这些实务活动,这些义工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追求专业化成为了他们现在的工作方向。
      四、认真总结,不断完善
      在抓好六个单位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我区积极对试点的有关工作进行总结疏理,发扬好的做法,查找不足的地方,推动全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上新台阶。
      为推动社会工作的全面发展,区委、区政府于2009年12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十佳社会工作者评选活动,凡在我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双拥优抚、社团组织、职工服务、青少年服务、妇女服务、司法矫正、社区服务、劳动保障、残障康复等领域中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工作、成绩突出、社会反响好的社会工作者,均可参加评选。最终,在全区推选了十名优秀社会工作者,并在2010年全区三级干部大会上进行了表彰。评选活动在全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较大反响,将社会工作热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欢迎注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