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文化

新闻中心

理论前沿

当前位置:首页 > 社工文化 > 理论前沿 > 

社工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究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2018-12-19 10:05   浏览量:57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 我国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由于诸多条件制约, 他们无法让自己的子女一同前往城市, 致使在农村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即留守儿童群体。受传统观念、社会体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呈现出比较严重的问题, 影响了他们正常社会功能的发挥。 本文以专业社会工作知识为理论支撑,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一是父母情感支持严重缺失,心理问题突出。儿童的成长需要有序的家庭组织和功能。 在面对挫折的时候,需要父母的鼓励; 面对困难的时候,需要父母的帮助; 面对烦恼的时候,需要父母的关心; 在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支持。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关系的重中之重,更是父母与子女的亲密方式,而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严重缺乏沟通,沟通由于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逐渐成为“奢侈”。父母的情感缺位,不利于儿童健全的人格培养, 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道,易出现自闭、自卑、任性、偏激等心理问题。父母的情感缺位,容易加深儿童自我的孤独感,自闭,不愿与外界接触,胆小怕事。父母的情感缺位,导致儿童缺乏自律性和自觉性,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诱惑时, 缺乏自制能力,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教育的缺失和功利化, 留守儿童教育受限。农村教育资源的受限,教育成本过高,教育的功利化,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忽视等现实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空间。教育成本过高,加重一定居民的经济负担,不仅对农村留守儿童有所影响,还是对不少贫困家庭的巨大冲击,这也是很多父母被迫前往资薪待遇更好、机会更多的城市工作的原因之一。教育的功利化,极大的限制农村留守受教育的学习和发展,“寒门再难出贵子”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忽视也是重要问题,现在的教育课程安排和教育体系都是按统一标准进行,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效用。三是社会价值观的缺失,不良风气盛行,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受到偏离。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催生出许多不良的习气和偏离的社会现象。现如今社会上充斥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各种诱惑,学校周围网吧、游戏厅的管理不规范,使得留守儿童随意可进出。社会不良分子的引诱,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有效指导和监管,临时监护人普遍缺乏约束力,自身自控力不足,容易走入歧途。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一是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提升环境。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不能对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学习氛围。农村各类基础设施不完善, 交通的不便利等因素导致留守儿童的视野狭窄,加之没有良好、积极的学习环境,普遍缺少上进心。二是心理关怀缺位,身心健康不良。农村留守儿童看到其他同学与自己的父母朝夕相处,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心理会产生自卑情绪, 并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父母的长期不在身边,无法得到关爱,就会使他们产生焦虑、缺乏安全感、紧张等不良情绪,而且长期无法与父母交流, 无法获取基本的情感需求, 留守儿童的性格会变得内向、自卑,甚至孤僻;在遇到困难时, 无法及时从父母那里获得支持和建议, 他们会变得脆弱、敏感,自暴自弃。

社会工作视角下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一是完善家庭职能,修复亲子关系。社会工作者协助父母完善家庭职责,加强与亲子之间的沟通, 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父母交谈,建议他们多回归家庭,给予子女支持和关怀, 改善他们不合理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明白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他们与子女每周通电话进行交流,多视频互动。二是资源整合,提供学习支持。社会工作者可进行资源链接,组织大学生和其他学校老师进行支教。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监管。 在学校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安全,学习等相关的宣传;组织课外活动, 与留守儿童进行多重互动。三是加强心理干预。社会工作者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适和心理干预,缓解和处理积压在留守儿童心里的不良情绪。运用同理心、接纳、不批判等专业方法和技巧,与农村留守儿童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敞开心扉,释放压抑情绪。当遇到留守儿童中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情况,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干预和治疗,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学校社会工作者应更加注重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的建立和完善,为塑造他们良好的人格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积极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欢迎注册
注册